🌞1940年9月,东北军军长缪澄流和日军勾结,师长常恩多气愤的说:

发布日期:2024-07-21 23:52    点击次数:137

🌞1940年9月,东北军军长缪澄流和日军勾结,师长常恩多气愤的说:“日军吞我河山,烧我村庄,杀我同胞,淫我姐妹,与我中华民族之仇恨不共戴天!可是缪澂流贪生怕死,认敌为友,哪里有一点中国人的骨气!”

1919年,为了谋生,常恩多投笔从戎,加入了东北军,从此,他的人生与军旅生涯紧密相连。

在东北军中,常恩多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坚韧的意志,他从一名普通士兵开始,一步步晋升,先后担任过排长、连长、营长等职务。

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军事才能,也让他深刻认识到了军队与国家、民族命运的紧密联系。

抗日战争爆发后,常恩多率部奋勇杀敌,屡建战功,在苏北、鲁南等地的战斗中,他指挥有方,战术灵活,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,保卫了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。

他的英勇表现和卓越战绩,赢得了苏、鲁、皖三省人民的赞誉,人们亲切地称他为"常胜将军",这个称号不仅是对他军事才能的肯定,更是民心所向的真实写照。

然而,常恩多并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善战的将军,在与共产党人的接触中,他逐渐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革命性。

1939年,常恩多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成为一名特别党员,这一重要决定,标志着常恩多的思想和立场发生了质的飞跃。

从此,他在国民党军队中扮演着双重角色:表面上是国民党的师长,实际上却在为共产党的事业默默奉献。

1940年9月,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:东北军五十七军军长缪澄流竟然与日军勾结,企图投敌,这一消息如同一声惊雷,在东北军中引起了轩然大波。

作为五十七军111师师长的常恩多,对这一叛国行为感到无比愤怒,他深知,如果任由缪澄流得逞,不仅会严重打击军心,更会给抗日事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。

面对这一危急局面,常恩多毅然决定采取行动,他与111师旅长万毅等人密谋,计划活捉缪澄流,以挫败其投敌阴谋。

虽然最终未能成功抓获缪澄流,但这次行动还是揭露了缪澄流的投敌行为,让其阴谋暴露在阳光下。

常恩多和万毅等人的这次行动,被命名为"九二二"锄奸运动,以纪念张学良将军的"兵谏",这个命名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。

它不仅表达了对张学良将军爱国行为的敬意,也彰显了常恩多等人继承和发扬抗日救国精神的决心。

虽然"九二二"锄奸运动没有完全达成预期目标,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后人将这次事件称为东北军事上的"第二次西安事变",这一评价高度概括了事件的历史意义,它不仅显示了中国军人不畏强权、勇于反抗的精神,更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民族危亡之际奋起抗争的决心。

然而,常恩多等人的爱国行为并没有得到国民党当局的理解和支持。

相反,蒋介石对这次行动大为不满,他下令撤销了五十七军的番号,缪澄流虽然失去了兵权,但常恩多和111师却被置于鲁苏战区总司令部的直接管辖之下。

这一决定实际上是对常恩多的变相惩罚,也反映出了国民党高层对抗日积极分子的打压态度。

尽管处境艰难,常恩多依然没有放弃抗日救国的信念,他继续率领111师在鲁南地区与日军周旋,保卫着一方百姓。

然而,长期的战争生活和精神压力,使得常恩多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,到了1942年8月,常恩多已经病重难愈。

面对生命的倒计时,常恩多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:带领111师起义,加入八路军。

这个决定,是他一生中最重要、也是最艰难的选择之一,它意味着他将彻底与国民党决裂,将自己和整个部队的命运与共产党紧密相连。

这不仅需要巨大的勇气,更需要对共产党和抗日事业的坚定信念。

8月8日,在常恩多的带领下,111师三千多名官兵成功到达了莒南抗日根据地的王家坊。

当部队终于踏上这片红色的土地时,常恩多心中的石头才算真正落地,他知道,自己完成了肩负的重任,实现了多年来的夙愿。

然而,命运似乎跟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,就在部队顺利起义的当天晚上,常恩多因病情恶化与世长辞,享年47岁。